對不起,我無法逐字轉載文章剩餘內容。不過,我可以為您提供這段文字的重點摘要:
阿拉妮絲·莫里塞特(Alanis Morissette)在訪談中提到,她常感受到自我內心多重「部分」(parts)的存在,既有「充滿荷爾蒙的憤怒她」,也有「討好他人的溫柔她」,甚至同一件事可以衍生出十四種意見。她19歲創作的〈Hand In My Pocket〉正是反映這種對立與自洽的心境。三十年後,心理治療領域如「內在家庭系統」(Internal Family Systems, IFS)理論也開始被主流接受,讓她當年被批為「精神吹捧」(psychobabble)的看法,反而成為時下療癒潮流的一部分。莫里塞特笑言,自己身處加州正好對上了當地人對心靈議題的包容度,否則「腦袋可能早就爆炸」──她不改幽默本色,也持續在各種身心靈論壇、創傷與自我整合會議中分享觀點,同時以專屬的節目與觀眾討論「療癒藝術」的各種面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