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<<炙燒飄香:燒肉控的都市味覺戰場>>>
從捷運西門町到中山商圈,近來城市空氣中似乎多了一絲炙燒香氣。2024 年下半年,王品集團積極布局燒肉市場,不僅旗下吃到飽品牌「肉次方」宣布插旗南京東路一段,即將在中山商圈開設第 9 家分店,更同步升級旗下日式燒肉品牌「原燒」,打造西門町首間概念店。而另一邊,韓國話題燒肉名店「金豬食堂」也正式登台,挾著 BTS 與 aespa 愛店光環吸引大批粉絲朝聖。
燒肉戰火再起,各家品牌的定位與經營模式也不盡相同。「肉次方」主打 20–35 歲愛吃肉的年輕族群,販售現切肋眼、牛舌、橫膈膜等超過 50 種肉品與海鮮吃到飽,自助吧還有多款小菜、甜點與飲料,最低價格 598 元起,最高 998 元。地點則選在朝粥幫舊址,鄰近捷運中山站與南京復興商圈,對於商務客與學生族群來說都具吸引力。
與此同時,原本走中高價日式套餐路線的「原燒」也出奇招,全台第二家提供自助吧的門市進駐西門町,與鄰近的 UNIQLO、西門町商圈形成飲食與觀光結合的地標。主打超過 40 款熟食與沙拉無限享用,並推出美國 Choice 等級的 20 公分「特上帶骨牛小排」,在套餐中可搭配果香炙燒、紅酒燉筋與椒香薄燒三種吃法,營造味蕾層次。
這樣的品項與場域設計,不僅體現出品牌的創新企圖,也反映出燒肉在台灣從家庭聚餐到年輕族群日常聚會的角色轉變。尤其是「吃到飽 vs 高質感單點+自助吧」的雙軌佈局,更說明台灣消費者正在從「吃得多」逐步轉向「吃得巧、吃得好」的消費行為。
<<<文化交鋒:從燒肉品牌看飲食趨勢>>>
台灣燒肉文化早期多由日式烤肉引進,強調原肉切塊與職人烤功,進而逐漸發展出自助燒烤與品牌化餐飲體驗。「肉次方」便是王品將旗下牛排資源轉化為年輕化的吃到飽燒肉品牌的代表作。從開店選址可見策略:板橋、新店、西門町、中山,皆為交通便利、人口流動性高的熱區。
而「原燒」的進化則可視為高端燒肉市場的新戰略:以選物級肉品搭配三種吃法設計,並融入自助式多樣化飲食,回應消費者對於「體驗值」的追求。不僅滿足吃肉的欲望,也成為一場社交儀式。根據《2023 食材消費趨勢報告》指出,台灣 25–40 歲的消費者中,將近 60% 偏好能「一次多樣體驗」的用餐模式,這讓「吃到飽+半自助」正成為市場顯學。
與此同時,「金豬食堂」代表的則是韓系燒肉文化的強勢入侵。來自首爾、連續六年獲選必比登推介,招牌熟成帶骨五花肉與霜降豬肩肉不僅由專人桌邊代烤,還嚴格執行預約與排隊制度,每人低消 600 元,2–5 人套餐平均每人消費約 950 元。雖然單價不低,卻能憑藉名人背書與社群打卡效應一席難求。
金豬食堂的成功也顯示出,台灣燒肉市場正進入「文化輸出導向」的新時代。消費者願意為了品牌故事、明星口碑與熟成工藝付費,也重視整體體驗包含桌邊服務與食材解說,這對以快速翻桌率為目標的傳統燒肉吃到飽構成挑戰。
<<<燒肉未來:從量取勝走向精緻體驗>>>
當吃到飽不再只是吃得多,而是吃得巧、吃得值,各家燒肉品牌勢必要重新審視自身定位。對「肉次方」來說,進軍中山區除了增加曝光,更是測試「商圈型分店」與「吃到飽模型」是否能兼容的重要一步。尤其在商務午餐、夜間聚餐需求並重的地區,消費者對價格與時間的敏感度更高,如何透過動線設計、餐點差異化,來提升翻桌效率與滿意度,將是一大挑戰。
反觀「原燒」與「金豬食堂」則可看作是燒肉品牌從「食量取勝」轉向「品牌價值體驗」的轉型代表。原燒靠多樣化自助吧與高端主餐創造中高端家庭客層黏著度,而金豬則靠極致的單一專注與排隊機制,形塑「只有這裡吃得到」的稀缺感。
未來燒肉市場的競爭將不再只是比誰肉多、誰醬濃,而是比誰「故事講得好」、「體驗做得細」、「社群經營得深」。也許吃一口燒肉不再是單純飽足,而是開始一段關於味道、文化與生活風格的旅程。
你會選擇坐在自助吧前、一次端上八款肉品吃到飽?還是排隊兩小時,只為那入口即化的一片五花肉?不同的選擇,也正在構築台灣燒肉文化的下一個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