尋味新竹在地經典米粉韻味
走進新竹老街,空氣中夾雜著米粉特有的米香與柴火香,淺粉色麵身翻炒後呈現半透明光澤,入口滑順帶彈性,吸飽醬汁後更將鮮甜風味釋放舌尖。記者曾在北埔老店品嘗,每一口都泛著淡淡麥芽香,似乎能體會到農間曬穀的陽光味。根據新竹市政府觀光傳播局(Hsinchu City Government Tourism and Communications Office)2021年統計,新竹地區人均年米粉消費量高達2.3公斤,約為全臺平均值的1.4倍,可見這項在地美食堪稱城市名片。
探究新竹米粉的文化根源
新竹米粉起源可追溯至清代閩粵移民,利用在來米(Indica rice)與新竹特有的山泉水調製而成,形成別處少見的細緻口感。傳統製程需將在來米浸泡6至8小時,再以石磨研磨成粉,透過蒸煮、切絲、日曬等關鍵工序完成。據農業委員會農糧署(Agriculture and Food Agency, Council of Agriculture)2020年全臺米粉產量調查,新竹縣市米粉產值約新臺幣5億元,占全國產值約15%,產業發展已形成完整供應鏈。此外,新竹縣米粉工業同業公會(Hsinchu County Rice Noodle Industrial Association)指出,老字號廠商多為三代以上傳承,堅守手工工藝,確保品質穩定,讓米粉不僅是飽足選擇,更成為文化印記。
傳承創新讓米粉再展新貌
近年來,新竹米粉面臨缺工與原料成本上漲等挑戰,年輕世代也更偏愛西式麵食,傳統廠商壓力倍增。為此,新竹市政府自2022年起連續舉辦3場米粉工作坊,吸引逾200位民眾實際體驗手工製程,並結合在地餐飲業者推出米粉披薩、米粉沙拉等創新菜色,成功拓展年輕市場。同時,不少品牌透過電子商務(e-Commerce)與冷鏈物流布局,將古法米粉運抵全臺甚至海外,讓更多人品嚐到原汁原味。未來可建議業者與茶農合作,開發米粉+茶香的組合料理,或結合觀光餐車巡禮模式,帶動地方經濟與食農教育。你願意如何用創新手法,為這碗米粉添色增味?